上帝是公平的,我喜欢这句话,哲理而睿智!
当霜天冷寒,大地一片荒芜,阴冷森森,岁寒三友以它不变的情怀带着古典的韵律,从唐诗宋词中向我们款款走来。
咏红梅
娇姿俏带春,妩媚摄心魂。
绮韵藏精妙,柔情醉已醺。
犹如云上景,恍似梦中人。
轻问红梅朵,芳香可沁身?
我喜欢梅的幽香!淡淡雅雅,清清纯纯!当梅在冬天的风中被悠然打开,那芳香便也随着那千娇百媚的玉蕊倏地散开,无风也脉脉!你闭上眸,轻轻的嗅一口:仿佛山泉般清冽,又带着些许的药香,幽幽的,飘飘忽忽,若隐若现,说不清,道不明! 一剪寒梅傲然雪中,只为伊人飘香……是谁和着琵琶在冬夜深情咏叹,丝丝柔情拨动着听者心弦。
周末闲来无事,随便到水绘园逛逛,呀!那满树的腊梅开得正为浓烈,灿烂,有的小巧玲珑,俏皮而动人,像天真孩童;有的袅袅娜娜,带着体香,像清纯的少女,有的又端庄大方,秀气十足,似成熟的少妇......让心好生喜欢,忍不住一首小令从口中轻轻吟出:西江月.路见喜欢
一树腊梅绽放,弄谁忘了寒凉。
轻轻移步细端详,可是旧时模样?
似梦诚然非梦,花香伴着心香。
听凭思绪醉飞扬,不觉柳梢月上。
踏雪寻梅,带着诗意的曼妙,带着多情的梦幻,我想那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场景呀,但在我们这里,雪的影子很少,可遇不可求,也并无遗憾,月下探访同样别有意境。当清冷的月辉静静洒满大地,有一个女子穿过依依古道,穿过魏晋玄风,穿过唐月宋水,访梅而来。似新朋又若故人,可以轻轻触摸、相狎嬉戏,可以相对呢喃、互诉衷肠,可以追思过往,也可以畅想未来,月色清浅,梅香幽幽,人间,仙境,是耶非耶!
江城梅花引.与梅同芳
乘兴独步访梅卿,叹风情,醉风情。
临水曲斜,淡淡玉魂清。
疏影幽闲香溢远,展飘逸,袅娉婷,滋性灵。
性灵,性灵,意向灯。冷寒轻,脉脉承。
乐也乐也,乐入境、许我惺惺。许我吟酲,许我雅同馨。
月色黄昏庭院静,凭解语,忘营营,自在行。
我喜欢竹姿摇曳!如果说梅以幽幽香韵长存记忆,那么竹却用风起的绿烟拨动心之琴弦。春夏秋冬写满风情,无论是名园嘉苑还是田间小舍处处可见它的身影,或婆娑或飘逸或坚挺,高士隐者挚爱,平头小百姓也喜欢。
南乡一剪梅
疏密展葱茏,醉带怡然蕴藉浓。
已是深冬无瑟缩,潇洒随风,快意随风。
漫步小园中,唤醒芳心唤共同。
自在清空情逸远,呼应从容,欣写从容。
自打小时候起就一直喜欢竹,记得那时候的村庄几乎家家都有竹园,竹园里玩耍嬉戏是心的最爱。春天的清晨看竹拔节,夏日的午后纳凉嬉戏,秋风园中荡漾秋千,雨中,月下,点点滴滴像是有双无形的手拉长了思绪,那纤纤的玉影,随风摇曳,袅袅娜娜,别具风情,那一袭绿色衣裙经年不改,淡淡韵致清远而无尘(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那么喜爱墨绿的颜色了),当冬携着一路风尘走过,那纤纤秀竹用一缕清音唱和,沙沙,沙沙,让人忘记冷寒,忘却营营。
咏竹
风吹玉影斜,雨洗翠云纱。
逸气传高远,清姿映万家。
燮翁情境笔,苏子梦中花。
伫立凝眸看,入心如品茶。
我沉迷于板桥笔下的瘦骨,也认同东坡先生居不可无竹的雅致,常常在想,待我年老的时候,有一方田园,几竿修竹陪伴,一缕梅香厮守,平生足矣!
岁寒三友中,梅有幽幽香韵,竹有飘逸雅姿,松呢,我景仰松的厚重!
咏松
层层密叶茵,醉写四时春。
与竹同为伍,和梅共比邻。
贞心陪劲节,傲骨自嶙峋。
静穆滋情老,苍然不染尘。
说到松,其实不如其它两个喜欢,不为别的,总觉得它太过厚重,高大,仿若面对的是一位严厉的长者,在记忆深处它也总是和英雄烈士站在一起,让我带着仰视去观望。
诚然,他既无嫣然留笑的花朵,也无轻烟起荡的纤枝,只着青衫,修布衣却以挺且直的风骨跻身于幽幽浊世,孤傲凛然,在山巅,在断崖,在荒冢,在路旁,独立于苍茫大地,不以物喜,不以已悲,坚强自守,让人高山仰止,肃然起敬。
我想人生的修为只有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和懂得松的品格,不为虚妄的理想禁锢纯净的内心,不为沧桑的诺言错过淡泊的今生。
岁寒三友共霜天,梅伴松风竹俏然。
白雪知心情不老,倾城别韵媚谁边。
梅花次第,用她的疏影横斜为大地着色,以她的淡淡幽香为人间妩媚;竹韵幽幽,带着纤秀,挟着柔情,舞尽风骨;那淡淡的松,迎霜傲雪,站成不老。在寒冷的冬季,他们首首相望,含笑比肩,在冬的琴弦上婉约跳跃,以凝寒不凋的姿势,高蹈世外,温暖人间。
在薄凉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,想想它们,一缕禅意顿生。红尘悠悠,人生苦短,何不洒脱行走自在行吟,让愁绪抛掷脑后,让往事潇洒随风,让生命在风雪中坚强在冷寒里升华。人间富贵花间露,纸上功名水上沤。不过如此!轻轻的告诉自己:以一颗平常心,优雅地活着,过好生命的每一天。
评论